2015年12月22日星期二

即時解救退化性膝關節痛

退化性膝關節炎是常見的足部問題,其中影響患者較多的為膝內側關節炎。

這疾病的成因很多,但最主要是患者先天膝部呈O形;假如後天再加上肥胖、穿着高跟鞋、經

常進行高負荷運動等,便會令膝內側重複負重,誘發疼痛。

雖說病向淺中醫,但大多數O形腳人士,初期都沒有症狀的,當疼痛慢慢出現時,才加以理會。起初患者在服食止痛或消炎藥物後,疼痛迅速減輕或消失,因此患者很易忽略,至疼痛持續不息時,才開始正視,結果問題已惡化,錯失了最好治療的時間。

我接觸的退化性膝關節病人,大多在出現症狀時已十分嚴重。例如一位約60歲女士,因患上退化性膝關節炎,寸步難行,極度影響她的日常生活。她是一名 保母,經常要接送小朋友返學放學,當小朋友返學時,她又要去街市買餸煮飯,每天忍痛走路,萌生退休念頭。檢查後,我發現她有明顯O形腳,膝內側負重增加, 長年累月,膝內側軟骨遭到磨蝕,上下重疊及互相摩擦,出現疼痛,無法多行多站。

減少走路令情況更壞
後來她佩戴了一個合適的膝關節炎矯正護膝,即時感到舒服,痛楚大減。其實退化性膝關節炎是一種退化性疾病,無法根治。治療只是盡量減輕痛楚和防止惡化,嚴 重時便需要接受外科手術治療。症狀包括膝痛、關節僵硬、腫脹以及走路時發出咯咯的聲響。因此大部分患者會減少走路或活動。這樣反會加速關節肌肉退化,影響 關節的柔韌性和靈活度,減慢新陳代謝,情況愈變愈壞。

現時坊間大部分的解決方法並不針對生物力學,只能有限度紓緩痛症及減低O形腳惡化速度。如要有效減低痛楚,建議還是輔以針對生物力學處理,包括使用退化性關節炎矯正護膝、針對O形腳的醫療鞋及楔形鞋墊等。

針對生物力學處理的方案
•膝關節炎矯正護膝
個案中提及的膝關節炎矯正護膝,利用四點槓桿原理,上下拉開患者膝內側,從而減低大腿與小腿骨碰到的機會,即時為患者減痛。這護膝有助延遲做手術的時間,適合中度或嚴重的膝關節炎患者使用。

•楔形鞋墊
預製的鞋墊,它的外側較內側為厚,可減低膝部的內收力距,減輕膝內側關節承受的壓力。

•針對O形腳的醫療鞋
這醫療鞋名為Flex-OA,是美國芝加哥拉什大學醫學中心的風濕病學專家研發,鞋底為高彈性物料,專利X坑紋的凹槽,主要依照正常人赤腳走路模式設計。 研究發現,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穿上這鞋,能減低膝內側關節承受的壓力,即時減輕痛楚,並減慢惡化風險,臨牀實驗發現膝內側關節負荷平均減少20%!患者同 時亦能重新學習及養成自然步態的習慣,可助維繫正常社交活動。

陳思華
美國註冊足科矯形師
szewahc@ezped.com








2015年12月18日星期五

電走中風「拖腳」

中風是香港第四號殺手,且有年輕化趨勢。中風後,最困擾患者的後遺症之一便是「足下垂」(俗稱「拖腳」)問題。患者通常會接受物理治療及針刺治療, 步行時穿戴腳托,和以手杖平衡。腳托能穩定足踝,但它不利空氣流通,在潮濕悶熱的天氣尤不舒適。由於腳托要穿在鞋內才可使用,患者不但要穿著較大和較深的 鞋,在家裏赤腳時更不能使用。
見過許多患者受到「拖腳」問題困擾,社交生活大受影響,帶來許多不便。我便有一位病人蕭女士,五十多歲,中風已有十年,愈後有拖腳和足踝向外屈的情況,步姿並不穩定,所以一直要用腳托支撐。

她雖是退休人士,但因要經常探望上海的家人,中港兩邊飛。她說︰「我走遠路時可以用腳托去穩定腳踝,但上飛機後就要脫下腳托,不除下就會因腳腫而勒着腳 踝,所以很不方便。另外,我經常都要穿鬆身長褲,讓我在飛機上可以容易除下腳托,走路時也容易遮蓋着腳托。曾嘗試不戴腳托,差點『拗柴』,之後就不敢不 戴,但有時夏天真的很熱,不想腳托焗着小腿。」

輕巧且容易佩戴

她曾試用過傳統式的電刺激儀,在拖腳的一邊鞋內裝上壓力感應器,每踏出一步時,足部便會因應感應器發出的電刺激,被動的做出提起腳掌的動作,但這方法足部 要與外露電線連接着,很不方便。數年前,她知道外國傳入一種新的治療方案(名為Walkaide的電子感應器),可有效改善及治療拖腳,躍躍欲試。

當我幫她佩戴Walkaide時,她覺得Walkaide不需用足跟壓力感應器,方便很多。而在使用過後,她可在不需用腳托的情況下走更多的路,小腿肌肉亦因此而變得較強壯。現在她願意比以前走更多的路,而且比以前輕鬆很多,步速亦比初佩戴時加快了。
這套Walkaide電子感應器十分輕巧,且容易佩戴,它狀如一個膝套,套在膝蓋下的位置。當患者走路時,內備的側傾感應器和速度感應器,可偵測患者小腿的擺動角度和速度,在適當時間於患者小腿外側位置釋出電流,同時收縮肌肉,讓患者的足部自然背伸,從此不再拖腳。


改寫「拖腳」的治療
Walkaide自2005年,已獲美國食物及藥物管制局批准,可用以輔助治療拖腳,從此徹底改變了拖腳的治療。

不同的研究發現這種方法不但能增加步速、步數,且減少步行時所花的氣力。在使用三個月後,患者的步速增加15%;在六個月後增加32%;在12個月後增加 47%。重要的是當患者除去儀器時,步速仍然能夠維持。由於它沒有電線連着腳跟位置,患者可以赤腳走路。這使患者更能獨立地生活。

其實不單是中風拖腳,在外國,這種儀器已被應用在小兒大腦麻痹、多發性硬化症等病人,改善他們的步態和生活質素。

李家偉
美國註冊足科矯形師
andyl@ezped.com

2015年11月10日星期二

教您五大飲食法 午餐肉、腸仔及煙肉不用戒



教您五大飲食法  午餐肉、腸仔及煙肉不用戒

早前世界衛生組織(WHO發佈報告,將煙肉、午餐肉、火腿及香腸等煙燻或鹽腌加工肉品列為第一類最高風險致癌物質,與放射性物質、黃麴毒素、吸煙、砒霜、石綿並列同類級別,對人體有明確致癌性。此外,紅肉則被列為「可能致癌物質」。

此消息一出,傳媒即大字標題,指出「食用煙肉、午餐肉、腸仔等食物,致癌風險等同吸煙」,引起全城嘩然,許多香港人由懂事以來,每天三餐中總有一兩餐,幾乎與離不開午餐肉、煙肉及腸仔,已成為他們生活一部份。如此一來,他們既擔心先前是否已吃下許多致癌物質,是否已埋下計時炸彈,腸癌風險不是很高?日後是否真的禁食這些食物?但偏偏這些是香港人成長的美食,如不能再吃真的何等悲哀…..

其實跟據外國著名健康叢書作家及博客MARK SISSON的專業意見,今次的恐慌實在很不必要的,以下列舉他的重要論據,好讓大家釋懷:

首先,我們需先要了解世衛這些致癌級別的定義,不要受傳媒誤導,所謂致癌風級別,第一類是指已有足够証據確認致癌;第二類是指有相當証據証明很可能致癌;第三類是指列出的項目可能致癌

但這所謂的致癌機會,是相對的風險,並非絕對的風險。如每日進食50克加工肉,即一條腸仔或兩片煙肉,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將增加18%。看來是很恐怖的,因18%是很高的一個數字,但事實上,五十歲人的大腸癌病發率只是1.8%;患結腸癌的風險是3.4%,, 即使增加18%,也並非一個很高的數字。相反, 如吸煙的致癌絕對風險就相常高, 肺癌病人中, 80%90%都是由吸煙引起,30%由癌症引致的死亡是出於吸煙。

所以醃製肉品雖與酒精、香煙、石棉和砒霜並列一類; 彼此都有足夠証明可以致癌, 但彼此的絕對致癌風險是不可比擬的, 相對風險與絕對風險是有所分別的。說食用加工肉類等同吸煙及食砒霜, 純是傳媒嘩眾取竉的說法而言

但當然,腸癌是可怕疾病,我們並非說即使風險是相對危險,非絕對危險,便可置諸不理。我們當然要注意健康,但也可以理性分析,吃得適可而止,聰明健康,並非一定要極端化,把午餐肉、腸仔等打進十八層地獄。

要食得健康,MARK SISSON首先要我們先了解為何醃製肉及紅肉會致癌?其機制基本有三:
1)      醃製肉在製造過程中含有大量亞硝胺前體的致癌物筫,另紅肉本身有的鐵質,亦可在吸收後,產生致癌物質亞硝胺前體。
2)      加工過程,如煙薰或固化,都會激發這些醃製肉產品致癌物質,如多環芳烴和N-亞硝基化合物等。
3)      最後肉類的烹調方式亦會進一步激發致癌物質產生。如燒烤、糖焦烤焙等都會激發雜環胺及多環芳烴等致癌物,愈高溫風險愈高。

針對以上三點, MARK亦提出多種方法,教我們保護自己,減低風險。
1)      煮食前先用健康調味方法醃肉

如用香草、蒜、橘子、醋、酒或蜜糖等醃肉,都可減低致癌風險。
2)      同時食綠色蔬菜:如西蘭花。它含豐富抗氧化劑,有助減低癌症風險。
3)      用水煮方法:如煨、燉、高壓煮、蒸、水煮等,都屬於溫和低溫煮食方法,有效減低烹調引致的致癌物質。
4)      多吃抗氧化劑食品:食肉同時,可伴以紅酒、生果、蔬菜、及朱古力等,都有抗癌作用
5)      食用益生元及不可消化的澱粉質:研究發現,每天食用300克紅肉,本來是有致癌風險的,但如同時食用40克益生元纖維,即可抵銷風險,不可消化的澱粉質如薯粉及綠蕉粉亦可助腸道益菌生長。

參考資料:
 http://www.marksdailyapple.com/what-does-the-who-report-mean-for-your-meat-eating-habit/#ixzz3qWVlhOPA

2015年11月6日星期五

馬拉松關鍵賽前一月


還有一個多月,就到一年一度的國際馬拉松,不少缺乏經驗的跑手,或會於賽前最後時刻“谷到盡”。但對於馬拉松新手來講,每星期跑超過六十四公里,其實容易增加受傷風險,所以若不適當調整訓練量,隨時得不償失。

    馬拉松賽前一個月,最重要是開啟最後的適應性訓練,這樣才能有最佳狀態應付比賽。
   
參加全馬的跑者,第一周可以先跑卅二公里,每次以比賽速度完成訓練,隨後兩至三周開始逐漸減低訓練量,適當的放鬆讓肌肉以最佳狀態比賽。跑手亦可做不同交替 性訓練,如適當加入游泳、踩單車等訓練,以代替部分跑步訓練,繼續心肺訓練、增強耐力,亦可令跑步時所使用的肌肉得到放鬆。關於交替訓練的力度,專家建議 約為跑步訓練的兩到三成,但亦需視乎個人體質不同,跑手可先記錄自己每日的訓練量,以訓練翌日肌肉會有輕微疼痛感為度,對訓練作出調整。

    馬拉松要跑數十公里,前一晚必須有良好睡眠,不然身體根本難以負荷。但現時不少人日夜生活顛倒,“夜晚唔願瞓、日頭唔願起”,任你賽前一晚提早入睡也好,其 實也未必能容易睡着。“時差”是需要時間適應,想能夠早睡早起就必須提早準備,建立起固定的睡眠規律,讓身體逐漸適應。睡得飽自然人都精神啲,這樣才可以 有最佳狀態跑好比賽。
   
文章轉自: 賈大廚 / Qoos News

2015年11月5日星期四

持續的訓練令我不斷受傷, 我是否訓練過度了?

持續的訓練令我不斷受傷, 我是否訓練過度了?

你是否曾出現過度訓練的徵狀?
• 失眠
• 食慾不振
• 訓練後心率恢復的時間增長
• 肌肉緊張
• 反應變慢,集中力下降
• 沒進反退
• 四肢關節受傷
• 頻繁生病



方案一 :
交替訓練 : 如跑步、踩單車及游水交替進行。原來人體跑步期間,足部每次踏地的動作,都會為膝關節帶來衝擊及壓力,相反,踩單車、游水等訓練,對膝關節的壓力較細,但同樣可鍛鍊心肺功能及肌肉耐力,故此訓練模式十分可取。建議馬拉松跑手,每進行3課跑步,便做1課踩單車或游泳。例如游泳半小時至1小時;若跑程有5公里,踩單車的車程便是其3倍,如15公里。跑手若無不適,可持續做交替訓練,如持續3課練跑,1課單車,再持續3課練跑,1課游泳,如此類推。

方案二 :
放鬆肌筋膜 (Myofascial release) - 持續按壓,放鬆激痛點
1. 將軟棒球或治療球放於足底,在前掌至腳跟位置慢慢滾動,放鬆足底筋膜,預防足底筋膜炎。做30秒至1分鐘,重覆3至4次。
2. 將治療球同時放在兩膝後,然後身體屈膝坐下,維持30秒至1分鐘,重覆3至4次,放鬆膝部後的筋膜及肌肉。

(資料來源:你懂得跑嗎? /葉冠英 註冊物理治療師)

非一般的橄欖油 對抗痕癢難眠的敏感皮膚



非一般的橄欖油  對抗痕癢難眠的敏感皮膚



不少女性都有敏感性皮膚,自已也受困擾,一受到刺激,情況有機會一發不可收拾。半個多月前我參與一個野外活動時,不知是不是被蚊叮了,回來之後足跟痕癢難當, 不自覺用手去抓,愈抓愈癢,癢得半夜也會痛醒,結果整個足跟都抓損了(見圖)我嘗試塗擦了許多防敏的藥膏藥油,如無X膏、茶樹油....等等,俱無甚效用,幾晚都睡不穩,很受困擾

輾轉之下,得知一種特種橄欖油,可以幫助防治敏感性皮膚,它並非一般的橄欖油, 它生長於摩洛哥超級惡劣乾焊的土壤,遇強愈強,它具有的強力抗氧化物質羥基酪醇( hydroxytyrosol ) ,比一般橄欖油多達30倍,這羥基酪醇來頭不簡單,它粒子超細, 抗氧化效能超高,比葡萄籽多一倍,是維化命C20,它對人體有許多顯著保健作用,包括抑制自由基的形成,減低衰老、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的形成, 亦可對付免疫系統失衡的疾病,效果顯著。研究指出,食用二至六個月,牛皮癬的病人的病情更可大大改善。

我買了一罐試用,它是口服的,每天服用一至兩茶匙,我第一晚飲用後,很神奇地, 當晚足踝已沒感到痕癢了,經數天的煎熬,終於第一夜可以睡得安穩。這之後足部真的不再痕癢了,傷口四五天後漸漸復原,因天氧剛轉涼,為免再受天氧乾燥刺激, 再引致敏感症發作, 我至今仍一直服用, 皮膚已回復正常,毫無乾燥跡象。

進入乾燥冬季, 正受到或擔心會受到敏感皮膚困擾的您, 希望從我的親身經歷, 也可以助您解除困憂

參考資料:

2015年9月19日星期六

半夜睡不安穩 五個原因多留意

總是不能一覺到天亮,令人困擾!專家提出以下五個因素可能是造成半夜醒來,以及可以採用的預防方法:

因素一:夜尿:夜尿症(nocturia,nighttime urination)有許多引發因素。但是如果你發現一個晚上醒來2-4次上小號,你最好是限制晚上的飲水。WaterCures.org網站執行長史迪 利(Jonathan Steele)建議試著在飲水中加一點鹽。我們身體試著維持體內水和電解質的平衡。而鈉(食鹽是最常見的鈉)是電解質主要來源之一,水分過多電解質過少, 這也許也可以解釋半夜醒來上洗手間的原因。運動飲料是迅速補充電解質的途徑。另一方法:如果不想要花錢,不妨在水中加鹽,例如1000cc的飲水中,添加1公克的鹽,也有效果。

解決之道:睡前30分鐘,少喝一點水時或是飲水中加一點鹽,以確保你的身體可以同時保存水和電解質

因素二:使用電腦或手機到深夜:你習慣睡覺前上網Twitter和Instagram,這可能擾亂你的睡眠。 「晚上眼睛暴露在燈光下,會使身體停止產生褪黑激素,這是睡眠激素。」漢斯樂(Richard L. Hansler)說,他是約翰卡羅爾大學(John Carroll University)教授。從平板電腦螢幕到手機螢幕,電子裝置光源使人們容易拿來貼近他們的臉去觀看,很可能成為擾亂入睡的因素。

解決之道:把寢室燈光調為昏暗,睡前一個小時不看或少看電子螢幕。研究提出手機藍光最不好。如果必須使用,把手機或平板電腦的燈光也調暗一些,距離臉至少30公分或60公分,使它比較不會擾亂你的睡眠。

因素三:深夜喝睡前酒:「酒精有鎮定的效果,若你飲酒量足夠,的確可以使你很快入睡。」巴爾的摩仁慈醫療中心(Mercy Medical Center)保健專家雷費(Marc Leavey)表示。「但最初幾個小時,身體會代謝掉酒精,而酒精會減少快速動眼期(rapid eye movement,REM)的睡眠,快速動眼期是恢復身體疲勞的最佳睡眠時間。缺乏快速動眼期,則會使後半夜睡眠的休息不足,進而干擾睡眠品質。

解決之道:「若你即將要喝酒,就不要喝酒後馬上睡覺」,雷費解釋。狂歡時刻和雞尾酒時刻最好是安排傍晚時分。歡宴期間可以放輕鬆,但是在你上床睡覺前幾小時就不要再喝酒,讓身體在睡覺前,先行代謝掉酒精。

因素四:太熱:根據國際睡眠協會(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NSF)建議,覺得很熱會很難入睡。「室內溫度,你睡時穿著什麼或沒有穿著,被單及被毯-所有的因素都要考慮在內,維持你的身體在適當溫度」。

解決之道:溫度在一個範圍之內,可以舒服入睡。國際睡眠協會提出,在美國,室內溫度16~19度C(60~65度F)是最好入眠溫度。另外,也可以睡前洗個澡,雷費建議。洗一個溫水澡,洗完後會覺得室內溫有一點點涼意,即可增加睡意。

因素五:壓力:壓 力會奪去我們一夜好眠。「壓力減少的調整方式,例如注意力、冥想、進一步的放鬆,這些可以改善睡眠干擾,干擾包括經常半夜因壓力而醒來。」蘇尼爾 (Lekeisha A. Sumner)說,他是洛杉磯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臨床心理學家。他說冥想和類似的練習或許可以幫助減少憂慮,改善心情,有助於更好的睡眠。

解決之道:像冥想或瑜珈的練習或許有幫助,蘇尼爾說,嚴重的壓力睡眠問題也許需要心理療法。舉例來說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可以增進睡眠品質,這類治療幫助你大腦去控制有壓力的想法,避免想起壓力而剝奪好眠。

2015年9月16日星期三

四招!睡眠困擾OUT!



1. 判斷身體的疲勞程度
美國睡眠和人類健康研究學院醫療顧問Barry Krakow說:「人們認為疲勞是常態,大多數人解決疲勞的方法就是喝咖啡。」你應該知道如何辨識身體勞累的信號,健身時健身量達不到正常標準;打籃球跳 投的次數變少;對性生活失去興趣;經常感到沮喪、焦慮,這些都是身體在向你發出疲勞的警訊。面對這些困擾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少喝幾杯咖啡!

2. 睡夠90分鐘
人體真正需要的睡眠時間是7-9個小時。只有睡夠7-9小時才能保證在整個睡眠過程你有完全充足的90分鐘睡眠周期。人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自然睡眠平 均會在90分鐘的倍數時間醒來,從睡著到清醒,深度睡眠和淺度睡眠都是在90分鐘周期內進行交替,所以只要睡眠時間維90分鐘的倍數,睡眠品質就會大大提 升。

3. 做好睡覺的準備
睡覺不僅僅是閉上眼睛,你必須讓身體為睡眠做好準備,洗完溫水澡後體溫會由高變低,這是一個很好的助眠方式,這時候如果你已昏沉的躺在床上開始感到放鬆, 然後開始思考起人生大事,那就錯了!黑暗的氛圍的確很適合思考各種問題,但這同時會讓你失去最佳入眠的黃金15分鐘,所以!睡意來襲就讓大腦停止運作好好 的睡上一覺吧。

4. 睡不著或沒有時間睡覺時該做些什麼
如果你一直在小睡後不斷醒來,我們會建議你維持原狀的躺在床上;如果你已經躺了15分鐘依舊精神抖擻,那還是起床吧。但起床後可別拿出手機滑臉書、查郵件,這對身體來說太刺激了,你可以去看看紀錄片,讓生理時鐘運作,它會喚起身體的睡意。

當工作或社交生活影響睡眠會有什麼後果?你可以只睡5小時,但長期下來會使你身體的靈敏度降低,甚至延伸出許多毛病。很多人會在週末多睡1-3小時來還身 體的睡眠債,這對短期的睡眠不足確實有些幫助,中午小睡片刻其實也能有相同效果,但各位男士注意!睡眠時間超過20分鐘人體將進入深度睡眠,如果沒有足夠 的時間睡覺,請務必在20分鐘內醒來,否則身體回到睡眠之前的狀態,只會讓你越睡越累。

2015年8月24日星期一

出得遠門,入得廳堂的優質德國電輪



出得遠門,入得廳堂的優質德國電輪

最近「樓奴」熱播,道盡香港人為上樓節衣縮食,甚至陪上愛情的辛酸。
香港地寸金尺寸土,正常人都要在狹窄空間活動,若是傷健人士,麻煩相信更大。

其實市面上已出現了一些電動輪椅,非常靈活方便,在家中戶外活動皆宜。

例如德國名牌OTTOBOCK出品的型號B400電動輪椅,設計非常窩心,車身只有58厘米,它最大優點是靈活轉動,在室內也可自如穿梭,高度也適合工作飯桌使用;它可因應用者需要,椅背可調節斜度多至30度,腳踏也可向上調節,坐在椅上倍感舒服,長途旅行時甚至可在輪椅上安睡。另外它坐寬坐高也可調節,非常個人化。可看以下視頻。

它同時適合外出使用,適應不同地形,備汽車避震系統,無懼顛簸路面,上落斜坡毫無難度;車輪較一般粗闊,避免陷入坑蓋、車軌等狹窄路面。
它亦通過國際防撞測試(ISO 7176-19)及北美洲復康工程及輔助科技協會(ANSI/RESNA)認可,防撞安全。

OTTOBOCK B400是出名耐用靈活的電輪,價錢較國產電輪為貴,但如希望找張可以出得遠門,入得廳堂的電輪,又想耐用安全兼備,這絕對是最徍選擇。

產品資料:

參考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