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1日星期五

打機好「手」不能屈 正視都市人的腕管問題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大行其道,都市人都手握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玩個不停,手腕長時間彎曲,手指則篤、掃、捽輪番上陣,實在年中無休。然而,長此下去日積月累下,手腕、手指麻痹疼痛,軟弱無力,原來是腕管綜合症和彈弓指找上門。

腕管綜合症成因是長時間或重覆使用手腕,而引致腕管內組織發炎或勞損。
「首先手指有些許麻痹,然後手腕無力,或動一動便很快覺得累,嚴重時拇指、食指和中指或感覺疼痛,甚至無法彎曲。」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臨脇導師蘇俊龍指出,由於正中神經控制大部分手指的感覺,一旦長期受壓,便會引發痛症,影響活動能力。

他認為,近年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盛行,不少人使用時姿勢不當,長期彎曲手腕,增加患腕管綜合症的風險,尤其是本身有高危因素的,更要注意,包括:職業要求長時間使用滑鼠,如文員、編輯、教師等,手腕關節不停移動,容易過勞;女性由於腕管天生較細,亦屬高危一群,發病率高出男性3倍多。由於屬慢性勞損,不少人直至手指出現明顯疼痛才察覺患病,延誤治療。

預防腕管綜合症可避免手腕過度屈曲、用力及停留同一位置太久,簡化或改善工序,減少長時間重覆使用手腕,善用身體各部份分擔手腕工作或善用其他工具以代勞,而作為時常機不離手的都市人來說,最有效的預防方法當然是減少使用手機

「拉」走痛楚 酸痛BYE BYE


提起伸展運動(俗稱「拉筋」),許多人都認為只是運動前短暫的熱身動作,忽略其重要性及價值,實情伸展運動是一門獨立且專門的技巧!伸展運動其實是指有意識及目標地把肌肉及肌腱拉長,使肌肉內的肌肉纖維得以伸展,從而放鬆肌肉及關節,改善肌肉的柔韌度。

很多人都不知道肌肉是橫跨一個或多個關節的,我們要透過收縮肌肉來牽動關節和骨骼,才能產生肢體動作。假若其中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往往會牽連其他肌肉及關節,逐漸失去各部份原有的功能,繼而出現痛症及其他身體問題。

伸展運動就是一種有效改善肌肉及關節質量的方法,還會為日常生活帶來不少好處:

減少活動受傷的機會
適量的伸展運動能增加關節活動幅度,降低肌肉的繃緊度,減少我們進行運動和日常活動時受傷的機會。
然而過度伸展,或令關節過份柔韌,反而會增加受傷的機會及誘發痛症,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日常「追巴士」及用不正確姿勢搬重物時,當繃緊的肌肉突然受到拉扯而超過它平常的活動範圍時,就有很大機會造成傷害。

改善身體不良姿勢,預防痛症
身體的不良姿勢往往是因為身體柔韌性不足、肌肉過度繃緊所致。因為肌肉的作用是穩定及產生人體姿勢,以及產生動作,假如肌肉之間相互的作用力失去平衡,就 會形成不良姿勢。長期處於不良姿勢下工作就會容易引致關節及肌肉勞損,甚至令神經受壓,引起下腰背痛、坐骨神經痛、頸背痛、手肘痛症和下肢痛等。
我們可以透過適度的伸展運動使繃緊的肌肉得以放鬆,釋放因為繃緊而受限制活動的關節,改善肌肉之間的平衡,讓身體回復良好及標準的姿勢。

改善關節及肌肉的功能
伸展運動可以增加關節的血液及養份供應,幫助肌肉生長、保持肌肉的彈性、促進新陳代謝,還可以增加關節滑液的分泌——它是人體關節的潤滑劑,使關節活動順暢,大大減低磨損的機會。

紓緩精神壓力
其實過度繃緊的肌肉也會令人產生不舒適的感覺,這大多是由肌筋膜疼痛症候群(Myofascial Pain Syndrome)引致的。當肌纖維受到傷害或疲乏繃緊時,會釋出鈣離子,而鈣離子會令肌肉持續收縮,令周遭較弱或已傷害的肌纖維進一步的受傷,然後再釋 出更多鈣離子……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長期處於這樣的狀態,身心都容易受到負面的影響,所以有效地放鬆繃緊的肌肉是非常重要的。

長者跌傷治療 年耗20億

Photo: 長者跌傷治療 年耗20億

中文大學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自○七年起在沙田區設立十一間防跌診所,為完成治療出院的長者,提供轉介及物理治療康復服務,至今服務超過二千六百人。該學系講座教授梁國穗指出,每名長者因骨折跌倒入院,至康復投入社區,所需醫療開支為十、廿萬元,由於手術創傷及骨折會令骨質流失,他們一年內再次跌倒的機會是百分之五至十。

盼增設社區防跌診所
總結過去十年的防跌工作及經驗,中大認為骨折入院病人可透過復康計劃,能顯著改善行動能力及平衡能力,亦可減少再跌倒風險。而醫管局2008年接獲三萬二千多名長者因跌倒受傷要送院治理,當中近九成屬骨折,用於醫療開支達二十億元。梁指出,康復服務可改善病人生活質素,亦可減少他們再跌倒的風險,期望政府增加資源,增設社區防跌診所及中心。

10分鐘站立復康運動 - 「震震機」
七十歲的羅婆婆因年紀大、平衡力不好,以致多次跌倒,手腳曾三次骨折,「兩個月跌一次,行路行得快都跌」。自從她使用俗稱 「震震機治療」的垂直聲波震動訓練儀後,已再沒有跌倒。

市面上的俗稱「震震機」的垂直聲波震動訓練儀,採用專利電磁技術和音響喇叭原理,能產生4-50Hz的垂直聲波震動,刺激全身肌肉及細胞運動,針對肢體無力及行動不便人士復康運動而設,例如長者或中風後病人,研究顯示,每天使用10分鐘,4週後平衡力得到明顯的改善,而且亦有助增強肌肉力量、改善身體協調,防止肌肉委縮,助患者盡快恢復自理及活動能力,「震震機」非入侵性治療,安全無副作用,特別適合中風或行動不便的長者。

產品資料:http://www.medimart.com.hk/index.php?route=product/product&filter_name=SONIX&product_id=550#.VGxPeMmzllY

媒體影片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4oERsp_izw&list=UUuz4N7D929rual-YCNniSeA

中文大學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自○七年起在沙田區設立十一間防跌診所,為完成治療出院的長者,提供轉介及物理治療康復服務,至今服務超過二千六百人。該學系 講座教授梁國穗指出,每名長者因骨折跌倒入院,至康復投入社區,所需醫療開支為十、廿萬元,由於手術創傷及骨折會令骨質流失,他們一年內再次跌倒的機會是 百分之五至十。

盼增設社區防跌診所
總結過去十年的防跌工作及經驗,中大認為骨折入院病人可透過復康計劃,能顯著改善行動能力及平衡能力,亦可減少再跌倒風險。而醫管局2008年接獲三萬二千多名長者因跌倒受傷要送院治理,當中近九成屬骨折,用於醫療開支達二十億元。梁指出,康復服務可改善病人生活質素,亦可減少他們再跌倒的風險,期望政府增加資源,增設社區防跌診所及中心。

10分鐘站立復康運動 - 「震震機」
七十歲的羅婆婆因年紀大、平衡力不好,以致多次跌倒,手腳曾三次骨折,「兩個月跌一次,行路行得快都跌」。自從她使用俗稱 「震震機治療」的垂直聲波震動訓練儀後,已再沒有跌倒。

市面上的俗稱「震震機」的垂直聲波震動訓練儀,採用專利電磁技術和音響喇叭原理,能產生4-50Hz的垂直聲波震動,刺激全身肌肉及細胞運動,針對肢體無 力及行動不便人士復康運動而設,例如長者或中風後病人,研究顯示,每天使用10分鐘,4週後平衡力得到明顯的改善,而且亦有助增強肌肉力量、改善身體協 調,防止肌肉委縮,助患者盡快恢復自理及活動能力,「震震機」非入侵性治療,安全無副作用,特別適合中風或行動不便的長者。

產品資料:http://www.medimart.com.hk/index.php?route=product%2Fproduct&filter_name=SONIX&product_id=550#.VGxPeMmzllY

媒體影片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4oERsp_izw&list=UUuz4N7D929rual-YCNniSeA

2014年11月17日星期一

上落樓梯口訣----好腳上天堂, 壞腳下地獄




初用枴杖的人,都好迷茫,特別上落樓梯,到底如何使用才是適合?曾有一物理治療師告知一有趣口訣,可分享給大家,助更易記得。這口訣便是:「好腳上天堂,壞腳下地獄」

「好腳上天堂」- 通常好腳的一側,同時也是手執枴杖的一側,即如右面是好腳,右手便手執柺杖。上樓梯時,好的一側手應拿起柺杖,先放在於上一層階級,然後好腳跨上,最後才把無力一側的腳帶上階級。

「壞腳下地獄」- 下樓梯的話,好的一側手便要把枴杖放在下一層階級,無力的腳先邁下一級,好的一側腳再向下踏去。
 

詳情可見附圖。

想知道更多有關使用助行用品柺杖的資料,可瀏覽下以視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JRA19Z8CZA&list=UUuz4N7D929rual-YCNniSeA&index=22&feature=plcp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Gkk-jET_Xo&list=UUuz4N7D929rual-YCNniSeA&index=21&feature=plcp

2014年11月14日星期五

步步留神 「糖尿腳」的預防



今天是世界糖尿病日,雖然在現今社會,只要小心控制血糖就不會引致即時死亡,但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有很多,如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而往往容易被人忽略的 卻是「足患問題」,世界各地更有不少糖尿病患者因足部潰瘍而最後需要截肢,如前甘草演員蘇杏璇女士生前亦曾截腳趾保命,可見,糖尿病患者的足部護理問題實 在不容忽視。

糖尿病與「糖尿腳」
糖尿病會影響血液循環及損害神經系統。由於足部離開心臟比較遠,血液流到雙足亦相對慢,一般腳傷亦需要較長時間癒合;糖尿病患者的感覺比較遲緩,故當他們發現足部有潰瘍或壓瘡時,可能已經十分嚴重。初期的損傷可能只是由一些在鞋裡的細微砂石或皮鞋太窄所引致。若情況不能控制,甚或細菌感染,到無法治療時,醫生便會考慮截肢了。

85%的截肢可以預防
國際糖尿病聯盟的數據指出,85%因糖尿足而引起的截肢是可以預防的,除了日常控制好血糖,更要關注足部護理。穿著不合適的鞋會令足部壓力過大及增加受損的機會,誘發潰瘍,因此糖尿病人對穿鞋有特別的需求:
•糖尿鞋內需要有足夠的足趾活動空間,以免造成壓力或磨損
•需以皮革或其他適合料製造,增加透氣度
•內籠需為無縫設計以減少摩擦
•需有可拆式鞋墊,並在拆走後留有最少3/16"的空間以放置矯正鞋墊
•黏貼或鞋帶等閉合的設計
•內有Plastazote患糖尿病專用的軟墊

健康講座 – 糖尿病與足部護理
世界糖尿病嘉年華2014將於本星期五,六,日一連三天於荃灣荃華街悅來坊商場地下舉行,嘉年華節目包括: 免費篤手指驗血糖,量血壓,BMI,另外更設有不同的健康講座,除了飲食控糖等主題外,今年更設有「糖尿病與足部護理」講座,屆時將會詳細介紹糖尿病患者 的足患問題及護理方法,深入淺出地幫助大家正視「糖尿腳」的問題,座位有限,報名從速,報名熱線: 8106 1088,網址: www.aod.org.hk

2014年11月13日星期四

糙米「懷孕」 = 新一代「控糖」營養米?

糙米「懷孕」 = 新一代「控糖」營養米?



舊同事阿光說她女友最近驗上有糖尿病,數字頗高,她很緊張,經常上網找食物的升糖指數,外出飲茶,由白米飯皮蛋粥珍珠雞至腸粉都嚴戒,但偏偏她以往是無飯不歡的,有時他也為她感到難受。

其實糖尿病人並不一定是少吃米飯的,日本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便在市場推出一種名為肧芽糙米的食品,不但升糖指數低,且高纖,營養價值極高,尤其適合糖尿病人食用,在日本市場大行其道,近十數年亦開始受科學家注目,多了許多有關的研究。

這種糙米的秘密,在於它再發芽過程──它原 先只是一般的糙米,但在一定溫度下,糙米就像「懷孕」一樣,開始發芽,孕育新生命,原本沉靜的酵素經過充分活化與生物轉換作用,許多營養素都比前激增,包 括食物纖維(幫助腸胃蠕動)及許多微量礦物質(鎂、鈣、鉀),另外有益腦部血液循環的GABA增加十倍之多,有抗氧化作用的IP-6也大增;發芽了的米, 蛋白質亦變得更易吸收,可以減低敏感及發炎風險。

更重要是,肧芽糙米的升糖指數只有55,屬低升糖指數食物。相反白米的升糖指數超過80,肧芽糙米更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適合糖尿病病人食用。
研究更發現,糖尿病人食用肧芽糙米六周,血糖可大減11%。另一研究,老鼠食用五周後,血糖、總膽固醇及壞膽固醇量分別減少達23%, 31% and 45% 。

肧芽糙米口感還比白米好,但有些烹調竅門:1)煮前最好先浸泡半小時;2)米與水的比例為:1比1.5。

想知道更多有關肧芽糙米的研究資料,可參考: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529503/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551059/

2014年11月12日星期三

鼻鼾小學生 四成升中仍持續

鼻鼾小學生 四成升中仍持續

慣性打鼻鼾或是睡眠窒息症徵兆,不能輕視。廣華醫院一項研究發現,四成在小學階段有慣性打鼻鼾的學生,升上中學後仍有同一問題,逾九成被追蹤的青少年,睡眠時間更低於國際標準下限。

廣華醫院追蹤二千多位青少年的睡眠習慣,發現四成在小學階段有慣性打鼻鼾的學生,升上中學後仍有同一問題;近一成小學時沒慣性打鼻鼾的學生,到中學時卻出現慣性打鼻鼾。

研究又指,逾九成被追蹤的青少年,睡眠時間低於國際標準下限。廣華醫院兒科主管吳國強稱,青少年的睡眠時間短、質素差,將影響專注力,並導致日間嗜睡,影響身心發展,長遠更可能影響智力。他說,研究發現男性、高體重指標(BMI)及患有鼻敏感,是增加青少年持續及偶發打鼻鼾的三大風險。

要改善子女鼻敏感問題從來都是家長們經常遇到的難題,由於服用其他鼻敏感藥物時,往往會衍生副作用,服食抗組織胺劑又可致昏睡及口乾,影響日常學習;使用 類固醇鼻噴劑會令鼻部灼熱、乾燥及喉部不適,家長們又會擔心副作用;服食解充血藥若持續數星期可引致「反彈」效果(即停藥鼻黏膜會快速腫脹),有人說一些 偏方可增強免疫力,家長又即不惜功本購買服用,但效用往往未見明顯。

近年外國推出一種光療法,研究發現有助紓緩鼻敏感症狀。利用納米紅光線管所產生之熱能,照射鼻腔內的黏膜組織,局部加熱鼻腔,達至溫熱及收乾鼻水的效用, 促進鼻腔血液循環,舒解鼻敏感症狀,包括喉嚨、眼睛、耳朵、鼻腔痕癢,及流鼻水、流眼淚、打噴嚏、頭痛等症狀。每日早晚使用光療儀三次,十四天後,72% 人會感到鼻敏感症狀有所紓緩。

由於九成有睡眠窒息症的人都會打鼻鼾,他們睡眠時的血液內含氧量下跌,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心跳就會加速,長期可導致血壓上升,並增加患心臟病和糖尿病風 險,影響實在不容忽視。家長應安排子女每天運動最少一小時,防止肥胖,如果發現子女有打鼻鼾,就拍攝情況並盡快求醫,另一方面更是著手改善子女鼻敏感問 題,以免增加其打鼻鼾的風險。

2014年11月11日星期二

三成半糖尿患者認知不足


三成半糖尿患者認知不足

































本周五是「世界糖尿病日」,香港糖尿聯會一項調查發現,逾八成受訪者只以「篤手指」監測血糖,當中三成半人不知自己的糖化血紅素(HbA1c)水平。事實上,五成七的受訪者糖化血紅素超標,反映患者認識仍不足。
聯會於二○一二至一四年間,以問卷形式訪問五百二十五名糖尿病患者,多達五成七受訪者糖化血紅素超標,長期的血糖控制仍欠佳,情況令人憂慮。聯會主席李家輝指出,糖化血紅素能夠反映患者過去兩至三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預測糖尿病併發症出現的可能性,糖化血紅素的理想水平為百分之六點五或以下,每下降一個百分點,下肢截肢、心肌梗塞及中風的風險,分別降低四成三、一成四及一成二。

要有效防控糖尿病,必先從生活習慣開始。除了定期監測血糖值以外,還要重點留意各種食物的升糖指數。一般碳水化合物在消化道分解成葡萄糖後會進入血液,轉化速度越快,血糖飆升越快。

據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 GI)分析,我們日常食用的白米屬於高危一族,GI高達95,對糖尿患者的影響極大。新型胚芽糙米則是患者的較佳選擇,研究報告指出,胚芽糙米含豐富不溶纖維,能抑制葡萄糖吸收;GABA胚芽糙米含有天然抗氧化劑IP-6,能減輕氧化壓力同時保護胰島細胞免受破壞,刺激分泌生長因子,以胚芽糙米取代白米確可助控制血糖水平。

2014年11月6日星期四

美國CBN新聞特輯-----椰子油對付柏金遜症及肌肉硬化症

美國CBN新聞特輯-----椰子油對付柏金遜症及肌肉硬化症


 




















個案一:Steve Newport
他是一位會計師,但2001年當他51歲時卻發現患上腦退化症,計數開始感到困難,經常錯數,記憶力大減,短短五年間,他已不能工作了,但食用椰子油後, 頭2周:他已感到「 腦內的燈掣著了!」風趣的性格又出現了,走路回復正常,可以閱讀了,甚至可以幫手剪雜草。頭一個月:可以繪畫複雜的圖畫了一年前無法辨認的親人可以重新記 得了,眼神不再呆滯,可以從容與人對話。

個案二: Sam Stout
他七年前被診斷患有柏金遜症,本來病情日益變差,但五個月前,他開始食用椰子油,他的健康開始有很大改變:他三年以來不能執筆寫字,現在可以寫信;他可以打蛋搗碎芝士;可以很好的平衡自己;頭腦也變得清晰了。

個案三: Butch Machlan
他五年前患上了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 自食用椰子油以來,他以前無法拿起玻璃樽,現在可以拿起,並能握緊;雙腳也比前強壯了;膝蓋力量也改善多了。

想知道椰子油如何改善以上三個案的人生,大家可以瀏覽以下視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vfGiiYU4qM
https://www.facebook.com/medimart.hongkong/photos/a.253900218001260.68761.123063011084982/756137021110908/?type=1&theater

濕疹病人的類固醇恐懼症

濕疹病人的類固醇恐懼症


 






















香港人對「類固醇」沒有甚麼好感,有些病人或家長甚至感到恐懼,原因是被它們的副作用所嚇怕。類固醇其實是「皮質類固醇」的簡稱,是人體必須的賀爾蒙,由 人體的腎上腺製造和分泌,所以適時適量地使用類固醇,通常不會引起嚴重的副作用。相反,若長期使用高劑量的口服或注射式的類固醇,便可能出現免疫力下降、 水腫、腎上腺及肌肉萎縮等嚴重副作用。

濕疹為一種慢性復發性皮膚炎,炎症導致患者皮膚痕癢。外用類固醇是治療濕疹的第一線藥物,主要通過抑制身體的炎症反應,紓緩症狀及控制濕疹發作。醫生會按病人濕疹的嚴重性及發病的位置,處方不同種類和劑量的外用類固醇藥膏。此外,醫生亦會根據病人的情況決定何時停藥,有需要時須於症狀好轉後逐步降低劑量,或間斷性維持使用數周低劑量的外用類固醇藥膏。

不少病人或其家長,因過份憂慮使用類固醇會帶來嚴重的副作用而過早停用或完全不敢使用,最終令病情受到拖延,甚至惡化。當然,長時間不當使用外用類固醇藥 膏 (即沒有按濕疹的嚴重性及發病的位置來決定使用劑量及時間),亦有機會出現皮膚變薄、皮下血管擴張及白內障等副作用,所以切忌自行於坊間胡亂購買及使用外 用類固醇藥膏。總括來說,只要依照醫生的指示使用,外用類固醇藥膏仍然是醫學界公認的安全性高而有效的治療濕疹方法。

最近本港亦引入一款意大利HyperOil護理油,針對皮膚敏感(尤其細菌及病毒引起之感染:濕疹、牛皮癬等)及傷口處理非常有效,成分由楝樹 (NEEM)及聖約翰草(St. John's Wort)兩種植物提鍊,不含類固醇及香料,有機會成為濕疹病人的新希望,類固醇藥物以外的一種高效藥油。

輪班工作逾10年很傷腦

輪班工作逾10年很傷腦


 














研究今天指出,從事輪班工作10年以上的人,可能會出現腦力與記憶喪失的情況,這份研究同時警告這類高風險工作的安全隱憂。 根據這篇發表在「職業與環境醫學」(Occupational & Environmental Medicine)期刊的研究,大腦功能的影響可以回復,但可能得要至少5年時間。 這是凸顯輪班工作危險性的最新研究。

由於輪班工作會打亂生理時鐘,先前研究認為和潰瘍、心血管疾病與某些癌症有關,但學界對於大腦功能的影響則少有探討。 研究人員分別在1996 年、2001年與2006年,測驗法國南部各類部門3000多名現任或退休員工的長期與短期記憶、大腦處理速度與整體認知功能。 研究對象約有半數從事輪班工作,研究人員比較兩組幾次的測驗結果後發現,輪班工作和「慢性的認知功能損害」有關。 研究說,從事10年以上輪班工作和認知損害的關聯性更為強烈,相當於早了6.5年和年齡有關的腦部退化。 數據也顯示,「在離開輪班工作後,認知功能需要至少5年才能恢復」。

研究:多喝牛奶無助健康反早死?

研究:多喝牛奶無助健康反早死?















醫師總說,多喝牛奶可以強 健骨骼、有益健康,然而「英國醫學期刊」(BMJ)今 天發表的1項以瑞典人為對象的研究顯示,大量飲用牛 奶不僅較早死亡,女性更容易發生骨折。 研究人員表示,兩者間的關聯或許純屬巧合,因此 有必要展開進一步研究,但這項發現可能引發有關建議 消費更多牛奶的質疑。 瑞典研究團隊分別對6萬1000名年齡介於39至74歲 的女性,以及4萬5000名45到79歲的男性展開約20年及 11年的追蹤。

這些志願參與研究者將自己的飲食及 生活型態、體 重、抽菸習慣、運動頻率、教育程度及婚姻狀況等細節 提供給研究人員。 在這項漫長研究快要結束時,受測者中有2萬5500 人死亡、2萬2000人曾經骨折。 研究指出,攝取更多牛奶並沒有降低骨折的風險, 反而「可能與較高死亡率有關」。 根據研究,每天喝至少3杯牛奶的女性,在10年期 間死亡率是千分之180;相較之下,不計牛奶攝取量的 女性死亡率則為千分之126。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研究共 同執筆人麥可森(Karl Michaelsson)告訴法新社,那 些每天頂多飲用1杯牛奶的女性,死亡率是千分之110。